四、海洋領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任務與推進策略
作者:任繼球 蔣欽云等      更新:2025-06-26 22:08      字數:3313
    (一)重點任務

    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落腳點,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依托和載體,按照“政府和市場權責明確、涉海和下海技術并重、傳統和新型要素融合、開發和保護協調統一”的發展原則,加快培育發展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

    1.大規模發展和消納海洋新能源。加快實施“海上風光倍增”工程,建設一批海上風電母港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積極構建形成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氫能為重點,潮汐能、波浪能等為補充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體系。選擇海上風電等海洋新能源集聚區與東部沿海產業集聚負荷區,先行先試構建涉海新型電力系統,積極建設海底電力電纜,加快推動“海上發電、沿海吸納”。探索“海洋能+儲能”“海洋能+制氫”“海洋能+海水淡化”“海洋能+海洋牧場”等“海洋能+”模式,著力提升海洋新能源消納水平。積極推廣“海上風電+電解水制取氫氣”模式,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風電制氫”新經濟模式,提高海洋風電利用率,實現海洋經濟的綜合開發利用,助力海上風電和綠氫產業發展。建設一批低碳島、零碳島,強化島上工業對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適應清潔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等特征,促進源荷互動和源儲一體化發展。

    2.積極拓展和開發深遠海發展空間。加快深遠海開發力度,著力建設一批深遠海開發試驗場,構建高能級深海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支持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建立深海科技創新策源地,積極建設國家深遠海資源開發要素匯聚要地、技術創新高地、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發起和制度探索策源地,為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產業提供深遠海元素。大力培育深遠海養殖業,打造全球領先的遠洋漁業基地,支持發展生態型、高產值深遠海養殖。積極開展深遠海油氣開發及資源環境調查,著力提升深海油氣、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等油氣資源開發能力,合理開發深遠海金礦等礦產資源。推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挺進深遠海,探索發展漂浮式深遠海風電,持續有序推進規模化集中連片遠海海上風電開發.

    全面推動海洋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建設物聯海洋、孿生海洋、智能海洋、深海智造等重大工程,構建海洋大數據中心與海洋大模型,推動海洋人機交互平臺技術、分布式海上終端無人智能交互技術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謀劃建設一批信息技術先行島,支持在海島開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國際海洋數據交換中心,構建運營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海底光纜骨干網,打造超低時延、超大寬帶通信樞紐。加快推動海洋船舶、水下航行器、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能源裝備等海洋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開發、使用和推廣,構建海洋智慧裝備交互系統,推動海洋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使用,著力提升海洋開發利用的安全和效率水平。支持涉海企業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全面提升涉海企業生產運營效率,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作用,打造建設一批涉海未來工廠示范項目。

    (二)推進策略

    1.改革活海,順暢企業開發利用海洋的渠道和途徑。推動開發利用各類海洋要素、資源、空間的法治化進程,簡化和制定海洋開發負面清單,明確“法無禁止即可為”,支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海洋開發領域。推動重要海洋資源所有權和開發經營權分離,明確海洋資源經營主體的項目開發權和運營管理權,確保權責主體到位。針對海洋資源開發投資主體權利邊界模糊的問題,推動實現政企分離,明確政府管理和市場經營邊界,在上收行政管理權的同時,將經營管理權充分授予投資主體。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向深遠海開發,鼓勵企業牽頭承擔國家海洋領域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海洋領域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2.科技興海,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顛覆性技術、“卡脖子”技術攻關。聚焦海洋新能源、海洋新空間、海洋新系統等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重要方向,加強國家海洋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鼓勵和支持涉海國家級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依據自身優勢強化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布局。面向海洋未來能源開發、海洋未來空間探索、海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支持涉海研發機構央地協同、國民互動,加大力度推動顛覆性技術攻關。聚焦海洋產業底層技術、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等,鼓勵涉海企業聯合涉海科研院所開展鏈式攻關。完善海洋產業創新鏈,積極探索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協同創新路徑,聚焦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觀測和感知、深海探測與開發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

    3.要素匯海,引進、培養和用好涉海人才、數據等高端要素。根據海洋發展需要,超常布局海洋急需學科專業,加強海洋相關交叉學科建設和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加快構建海洋領域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海洋領域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完善海洋產業技術培訓體系,提高海洋產業基層勞動力素質。推動具有專業技術背景的海洋管理隊伍建設,為企業、機構培育懂技術、善經營管理的高素質海洋管理人才。建設和運營國家海洋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海洋數據共享。拓展數據來源渠道,高效整合海洋數據資源,強化海洋數據治理能力,構建海洋大數據資源體系和平臺,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入開展海洋大數據匯集管理、融合處理和挖掘分析等技術攻關,加強面向海洋信息監管、海洋信息交易、海洋數據共享、海洋信息預報等服務的平臺建設,拓展海洋大數據創新應用場景。

    4.聯動陸海,推動陸域先進生產力下海轉化和海洋能源資源上岸消納服務。推動陸域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下海,海洋資源和產品上岸,實現陸海優勢互補、良性聯動和整體發展。拓展海洋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引陸下海”,將陸域先進技術最大限度地應用到海洋經濟。支持鼓勵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聯動國內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設一批陸域技術海上轉移轉化平臺,加快推動陸海通用先進技術向海域轉移轉化。實施“安全海洋”輿論引導行動,破除海洋產業相關職業在公眾心中的“神秘感”和“風險性”,推介海洋產業相關職業和工種,支持和鼓勵相關人才“下海”。在沿海地區率先開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交易服務區域試點,支持鼓勵有條件沿海省市出臺海洋能發電項目省級投資補助等支持政策,促進海洋新能源高水平消納和跨區域消納,支持海洋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綠色電力交易、享受綠證收益。以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海底電纜、升壓站等輸變電設施,促進以海洋可再生能源滿足沿海地區電力需求。

    5.生態護海,強化海洋產業低碳化、綠色化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定港口低碳化發展路線圖,設定未來港口減碳的年度目標和愿景,并配套相關低碳化發展的支持和約束政策,激勵港口企業通過綠色燃料替代等方式減碳。強化低碳港口、低碳臨港工業園區示范建設,鼓勵沿海地區采用綠色能源、節能環保技術,促進港口和臨港工業用能電氣化,大力推動港口和臨港工業低碳化、綠色化發展。研究建立現有船舶、臨港工廠能耗標識制度,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引導現有船舶和臨港工廠節能改造升級。正確處理海洋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加快構建海洋生態補償制度,健全海洋生態補償政策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根據企業開發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對企業征收一定比例海洋生態補償金,在抑制海洋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的同時,為海洋生態保護提供資金。實施海洋資源利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海區關閉制度,明確將對海洋環境破壞較大的開發項目和空間領域納入負面清單禁止類管理。

    6.開放潤海,提升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水平。促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能源電力合作,并以此為切入口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和全球海洋能源治理。牽頭和參與成立促進海洋發展的國際性組織和平臺,支持涉海企業、科研機構積極牽頭和參與海洋領域國際標準等的制修訂。推動建立有利于海洋領域數據跨境流動的全球性平臺和機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動數據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大力推動數據開放。提升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探索設立國際商事糾紛調解中心,完善國際商事糾紛案件集中審判機制,打造高水平涉海涉外商事爭議解決優選地。

    本文受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智庫研究項目“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思路與培育路徑”資助。

    (本文作者:任繼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蔣欽云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朱子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魏麗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看片天天干|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性生活片免费看|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直接在线观看的三级网址| 色八a级在线观看| 阿娇被躁120分钟视频| 3d性欧美动漫精品xxxx|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中文|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经典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 亚洲丝袜第一页| 一二三高清区线路1| 777米奇影视盒|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好硬好爽好湿好深视频| 野外亲子乱子伦视频丶久草资源 |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 国产大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解禁濑亚美莉| 免费A级毛片高清在钱| 日本护士xxxx视频| free性熟女妓女tube|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色图综合网|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