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真實的代價,是孤獨,還是自由?
作者:
愛讀網編輯部 更新:2025-06-08 21:16 字數:665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做自己”,要真實地表達,要勇敢地面對內心。但等我們漸漸走入人群,走進規則與關系構成的世界,才發現,“真實”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我不是沒有試過坦誠。有些話,我曾鼓起勇氣說出,有些想法,我也努力表達過。但不是每一次都得到理解。很多時候,那些我以為最真誠的袒露,換來的卻是誤解、尷尬,甚至被輕輕跳過的沉默。
于是我開始學會保留,學會說恰當的話、露恰當的情緒、扮演恰當的角色。并不是虛偽,而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人活在群體中,總會學會察言觀色,總會對外在的反饋產生敏銳的反應。
可漸漸地,我也發現了代價。
當我越來越擅長隱藏,當我越來越少表達那些真正想說的話,我就開始感覺自己和自己之間,出現了一道看不見的墻。表面上我還在生活,但內心的聲音卻越來越微弱。那些不說出口的部分,開始在心底堆積,像積灰一樣,覆蓋了我原本清晰的樣子。
我開始思考,真實到底意味著什么。它是不是一定要被別人看見,才算存在?如果只是自己知道,那份真實,是否仍有價值?
后來我慢慢明白,有些真實,是用來對自己坦白的,不是所有都必須公開。有些想法,哪怕沒人理解,也不必刪除。哪怕它們只能留在心底,也依然構成了我。
人終究不是徹底透明的。我們需要一點保留,一點模糊,一點只屬于自己的空間。可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在某些時刻,有勇氣表達那部分不討喜、不中聽、不被期待的自己。
真正的自由,并不在于能否隨時說出全部真相,而是在于:當我愿意說的時候,我說的不是別人想聽的版本,而是我愿意承擔的那一個我。
那時的真實,不再是某種形式上的坦率,而是一種平靜的、不依附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