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三十八)番外——歷史的回想(三十六)
舍生取義,還是茍且偷生?——五胡十六國時期大界之戰的若干“謎題”
謎題十、皇后身后事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
淳魂直上重霄九,寂寞嫦娥舒廣袖。
忠義貞烈芳名留,青史汗青耀千秋。
何須墓冢尋蘭處,零落泥塵香如故。
皇后在力戰被俘,生與死的抉擇面前,毅然選擇了忠誠、節烈,寧死不屈,誓死不降,橫眉冷對,破口大罵敵酋,發出了臨死的詛咒,其氣節壯闊,驚天動地,令人扼腕感慨!作為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時代,極少見的從軍戰陣,真正殺敵死戰的一位極其高貴的女性人物,也是僅有的一位拒不投降,而被敵人殘酷處死的國家皇后。皇后做到了全節而終,節烈大義高于生命,信仰忠誠重于一切。千百年來,這樣的女英雄為人景仰贊嘆,懷念銘記,是一座歷史的豐碑。
至于皇后身后的遭遇,則是令人嘆息的。本書里虛擬了皇后頭顱的故事,那是演繹和杜撰。皇后被梟首示眾,她的頭顱會高懸于敵軍大營旗桿之上,并會輾轉運送到兩軍交戰的陣前示眾,給交戰對方以震懾和恐嚇,這是歷來戰爭殘酷性的常見做法。隨后,皇后的頭顱將和戰死的其他兩軍將士尸首一起,草草地掩埋于荒野!前秦一方,自然是驚悲交加,皇帝苻登,對于自己的皇后的陣亡必然無比痛苦與傷痛,但適逢戰敗,軍心不穩,也不可能于軍中為亡妻進行什么祭奠儀式,只能是在撤軍回轉,戰事平穩以后,才可能舉行簡單的遙遙祭奠儀式,而無法安葬。因為他不可能從死敵手中,去奪回自己皇后的頭顱,所以,能夠紀念的,大約也只有衣冠冢了。
至于皇后的遺體下落,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在后秦軍撤軍之時,和戰死與被殺死的其他兩軍將士人等,一同在大界附近就地草草掩埋,沒有什么痕跡,無法可尋了。后秦皇帝姚萇是不可能給皇后一個體面的安葬的,因為皇后不僅誓死不屈,還在被殺害前痛罵詛咒于他,令姚萇大怒,對皇后施以裸刑處罰,極盡侮辱與傷害,所以姚萇要對皇后進行殘酷的報復,在她死后還不放過她,用她的梟首頭顱,來震懾敵膽,自然不會考慮她的皇后身份與地位。甚至有可能,像書中所述,將皇后尸體送歸前秦軍營以羞辱震懾苻登和前秦軍隊,以姚萇的為人和行事風格,這種事情,他是干得出來的,為了達到軍事戰略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如果是這樣的話,唯一能夠令人感到有一點欣慰的,是前秦皇帝苻登,最后能夠再見到自己的亡妻一面,盡管已經看不到她死后的容顏,因為已經沒有了頭顱。至于苻登是否會隆重地安葬妻子,為她配首,像三國時期的關公那樣,則不得而知。以氐族習俗,和征戰年代的從權來看,多半難以做到。前秦政權存在的年代短暫,即便是天王苻堅的墓葬都難以保全,皇帝苻登更是死于軍中,所以即便他為亡妻按皇后儀式做了安葬,也不可能找得到墓碑了。